欢迎您来到机电设备采购平台!
首页 >

济源2025年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济源2025年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收藏
  • 打印
  • 字小
  • 字大+
信息时间:
2025-07-24
招标文件下载
我要报名

为实施好济源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5236******农村局关于呈送济源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济管农〔202599号)精神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不断健全示范区农机推广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增强支撑服务“三农”中心工作作用,巩固提升粮油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在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农机技术服务支撑。推广3项先进适用主推技术,建设1个农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适时开展农机新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农机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培育12名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机推广骨干人才、农机技术指导员。培育12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农机科技示范主体(详见附件1项目基本情况表)。

二、实施内容

(一)做实稳产保供科技服务

?1.强化稳产保供任务技术服务支撑。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要求,坚持农机主推技术推介制度,开展主推技术试验示范、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强化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责履行。落实主要粮油农业机械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普及等应用任务,促进大豆生产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集成落地。

?2.加强先进技术试验示范落地应用。一是高标塑造农机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增强农机科技示范展示能力。根据实际,年度建设1个长期稳定、作用突出的农机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基地按照标准统一树立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机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识牌,明确年度技术示范和服务任务,健全管理评价制度,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带动作用(详见附件2示范基地基本情况表)。二是精准培育农机科技示范主体,增强农机科技辐射带动能力。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等为重点,遴选科技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应用展示示范,加快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农机技术模式,提升其农机操作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其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三是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支撑产业发展壮大。聚力农机推广首席专家、农机技术指导员、农机科技示范主体等组成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健全“专家定点联系到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机制,实行技术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农技指导员负责指导5个左右行政村,加快先进实用农机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二)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农机技术推广队伍能力素质。一是实施基层农机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聚焦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团队能力提升,完成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部、省级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和农技指导员培训,完成年度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任务。二是完善农技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强化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

(三)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

积极指导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鼓励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牵头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引导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主体规范作业标准,特别是农机手技术服务标准等,集成综合技术方案,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科技服务水平。

(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坚持“一主多元”“一性三化”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原则,结合产业布局,突出应用导向,着眼服务效能提升,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高站位、宽视野、多路径总结研究农技推广主体作用发挥、农技推广平台载体建设、农技推广制度机制创设等方面经验得失,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技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五)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

?1.全力推进线上推广服务。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要农时和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重点任务,引导农技人员、专家等使用“中国农技推广”、手机APP等信息平台开展线上业务培训与指导服务。优化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技术问答、农情预测预警、市场信息分析等多种类型服务,将农技人员平台问答情况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强化平台应用与管理。继续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作为项目推进实施、绩效管理、经费安排的重要支撑,明确人员,加强工作动态、文件材料、能力提升、主推技术、主体培育和示范基地等内容的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

四、项目进度安排

(一)20257-8月,成立专家组,组织专家筛选、推介发布农机主推技术,编制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明白纸;制定济源2025年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技术指导员,遴选农机科技示范主体,建立健全推广体系运行管理机制。

(二)20259月—20267月,全面实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完成农机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农技指导员培训、农机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等工作。

(三)2026******农村局通知项目绩效评价时间及要求,进行项目总结及绩效考评,通过自检自评,形成项目工作总结及绩效考评报告,按要求上报。

五、经费使用安排

2025年,上级分配农机化业济源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资金15万元。资金使用安排如下:

1.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产生的交通费、误餐费、通讯(流量)费等;聘请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所产生的劳务费、交通费等。服务补助按照各地有关差旅补助标准执行。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5%

2.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示范主体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所需的农业机械、柴油、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投入以及培训观摩活动所需费用。该项支出不得低于项目资金总额的25%

3.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补助。主要用于各层级农技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包括教师授课费、教材费、场地费、食宿费、交通费等。该项支出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0%

4.信息化服务建设补助。主要用于科研教学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情信息咨询、技术科普、培训视频制作等信息化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所需的费用。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5%

?5.其他补助。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宣传报道、绩效考评等相关费用。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5%

六、项目组织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对支撑农技推广体系发展、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明确职责定位,******服务中心班子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济源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确保规范实施、成效明显。二是成立专家组。专家组负责主推技术遴选、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技术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三是遴选农技指导员。技术人员经遴选确定后,参与项目实施,对分包村、分包户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详见附件3技术指导员下乡服务科技示范主体任务分解表)。

(二)加强资金监管。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支出程序、完善支出手续,建立备查账,做到专款专用,杜绝乱支、挪用、浪费等违纪行为。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任制度、推广责任制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基层多元化推广服务制度。

(四)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保管有关档案、资料、记录,按要求装订成册。标牌、手册统一制作,规范管理;包村联户服务图、各项工作制度上墙;建立农技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档案,农技指导员、示范展示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农民、观摩展示活动有记录,并保存音像或图片资料,日志及时上传到中国农技推广APP;信息管理员认真做好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数据填报工作,对年度任务基本信息、实施情况、取得成效等及时进行线上“全覆盖”填报展示;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配合上级做好全过程动态 绩效评价相关工作。

(五)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全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按要求加快资金使用支出进度,全面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六)加强总结宣传。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充分挖掘项目组织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报道进行推介宣传,提高群众对项目的认知度、满意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


?????????????????????????????????????????????????2025年7月24日


附件: 1.项目基本情况表.wps 附件: 2.示范基地基本情况表.wps 附件: 3.技术指导员下乡服务科技示范主体 任务分解表.wps  
查看项目详细信息

版权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机电设备采购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机电设备采购平台,转载请必须注明机机电设备采购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分享到朋友圈
一天内免费查看信息来源站点

分享成功后点击跳转

注册使用者、商机更精准
姓名:*
手机号:*
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已发送(60s)
机构名称:
职位:
供应产品:
评标专家会员
商机会员
供采通会员

切换到支付宝支付

抱歉,您当前会员等级权限不够!

此功能只对更高等级会员开放,立即提升会员等级!享受更多权益及功能

请扫码添加客服微信或拨打客服热线 0571-28951270 提升会员等级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关注App
关注App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